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博士生培养 - 正文


机械工程学科(080200)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Education Program for Dcotor’s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080200)


创建时间:  2020/11/19  俞晶晶   浏览次数:   返回

一、学科简介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机械设计及理论成为二级学科博士点,成为当时全国高校最早的机械学科博士点之一。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学科门类和研究方向齐全,下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致力于为上海、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学科拥有教职工28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5名,国家级人才5名,长江学者1名,博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65%,超过9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留学访学背景;长期以来与上海、长三角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发挥产学研结合及与区域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优势,形成“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四位一体的协同。

学科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基地条件,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基础支撑。学科拥有包括国家级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产业化基地、TFT-LCD关键材料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重点实验;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平板显示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智能装备技术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师资队伍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局与特色,为上海、长三角地区及全国的人才培养,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学位标准

机械工程学科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业界需求为牵引的理念,以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

目前,学科的硕士、博士培养已纳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培养方针指导下,依托学科资源开展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合作培养。在“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培养方针指导下,依托学科资源开展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合作培养。

三、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具有社会责任感。

本学科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八个方向。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掌握坚实宽广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全面地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毕业后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本学科某一研究方向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研究人才或高级技术人才。

四、修业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硕博连读生的学制为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

五、培养方向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机械电子工程

3.机械设计及理论

4.车辆工程

5.精密仪器及机械

6.工业工程

7.工业设计

8.智能制造工程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见下表。

学分要求:

(1)3年制博士生:课程学习的学分为19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专业课8学分,创新课程2学分,学术研讨课(Academic Seminar)3学分。

(2)硕博连读生:硕士生课程可免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博连读生总学分61学分。

(3)在职博士生:课程与3年制博士生相同。

七、培养计划制定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本学科当年度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培养计划,在入学后1个月内,登录研究生管理系统,输入培养计划,同时,打印的纸质版培养计划报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由学院留存备案。凡列入培养计划的课程必须修读合格方可进行答辩。

八、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是对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状况进行全面监督与检查,重点考核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预答辩等环节。对各环节考核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给予学业警告、延期、分流淘汰或淘汰。

(1)选题:论文的研究课题应与本专业的前沿研究或重大技术问题相关,鼓励从事新兴交叉学科的工作,但应达到前沿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2)开题的必要条件: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位课学分和递交2~3篇文献阅读专题报告或学术讨论会小结报告。

(3)对开题报告的要求:在入学的一年内(三年制博士生)或二年内(硕博连读生在硕士入学后、在职博士生)完成8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难点与特点、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部分,引用文献不少于50篇。

(4)对开题报告的评审:组织不少于5名高级职称(教授不少于3名)的有关教师听取开题报告和进行评议,评审通过后方可开题。评审未通过者需要重新开题,若选题后论文研究内容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

(5)论文阶段报告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或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博士生要对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写成2000字左右的论文阶段报告。 并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报告和审议。参加的教授和副教授不少于5人,跨学科课题应聘请相应学科的教授和副教授参加,重点审查论文工作进展、论文整体框架、科学精神训练及有无创新之处。评审未通过者,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半年后可复审一次,复审未通过,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学位论文答辩

1) 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

机械工程学科(080200)学术性博士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须达到《上海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基本要求,发表 2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源刊论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1篇国内一级学会EI会刊论文或1项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已授权发明专利最多可代替1篇SCI源刊论文),所发表论文中至少1篇为外文撰写。所有论文和专利要求申请者为第一作者或除申请人导师外排名第一,且第一署名单位为上海大学。

2)预答辩要求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应在正式答辩前三个月举行。预答辩通过者才能进行正式答辩。

附表.课程与必修环节


机械工程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与必修环节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平台课

公共平台课作为学校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公共平台课程列入培养计划,课程学分计入总学分。

公共课

0CB00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36

2

1

必修

0CB000002

第一外国语(英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English)

60

4

1,2

专业基础课

2XB091001

工程数学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Numerical Analysis)

40

4

3

必修

2XB091002

机械工程若干专题

(topic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40

4

2,3

创新

创业课

4XS091003

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创业指导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and Robot)

20

2

1,2

至少选修一门

4CS000001

创业与创新(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20

2

3

4XB091001

创新方法学(Innovation Methodology )

20

2

1

学术研讨课

6CB000001

学术研讨课

(Academic Seminars)

30

3


必修

跨专业、学院选修课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跨专业、学院选取非本专业课程列入培养计划,课程学分计入总学分。

补修课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由导师指定选修硕士生主干课2-3门(不计入总学分)

必修环节

课程考核


须通过考核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


论文预答辩



上一条:机械工程学科(080200)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